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網絡借貸(簡稱“網貸”)因其便捷性受到許多人的青睞。然而,在繁榮的背后,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網貸平臺實施詐騙行為,這些行為被稱為“網貸套路”。了解這些套路手段對于防范風險至關重要。
虛假宣傳 是最常見的網貸套路之一。不法分子通常會夸大其產品的收益或安全性,甚至承諾高額回報來吸引投資者。這類平臺往往缺乏實質性的風控措施,一旦資金鏈斷裂,投資者的資金安全便無法得到保障。
高利貸陷阱 指的是某些平臺提供的借款利率遠高于國家規定的合法范圍。借款人因急需資金而選擇這類貸款時,可能會陷入債務危機,因為高額的利息使得還款變得異常困難。
非法催收 行為是指在借款人逾期未還款的情況下,采用騷擾、威脅等非正常手段進行催收。這種做法不僅嚴重侵犯了個人隱私權,還可能對借款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
假冒平臺 通常是指那些偽造正規金融機構名義或盜用他人身份信息設立的虛假借貸網站或應用程序。這類平臺以極低的門檻吸引用戶注冊并申請貸款,最終目的是竊取個人信息或直接騙取錢財。
在簽訂借款合同時,合同欺詐 也可能發生。某些平臺會在合同中隱藏不利條款,如高額違約金、自動續貸等,使借款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簽署對自己極為不利的協議。
一些所謂的“P2P”平臺實際上并沒有真正地將資金用于支持小微企業發展,而是將募集到的資金用于自身運營或其他高風險投資,一旦投資失敗,平臺便會卷款潛逃。
小王因生意周轉需要,在某網絡平臺上申請了一筆小額貸款。起初,該平臺以快速放款、手續簡便吸引了他。但在還款過程中,小王發現實際支付的利息遠超當初約定,且逾期后遭到頻繁的電話騷擾,嚴重影響了生活和工作。
李女士在網上看到一則高收益理財產品廣告,聲稱年化收益率可達20%以上。出于對高收益的渴望,李女士投入了自己多年的積蓄。幾個月后,當她準備取出本金和收益時,卻發現平臺已無法登錄,客服電話也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為了避免成為網貸套路的受害者,消費者應當提高警惕,并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總之,在享受網貸帶來便利的同時,我們也要時刻保持警覺,避免掉入不法分子設下的陷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