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故事的起點,都是一句:“我只是想賺點外快?!?/p>
當張偉(化名)第一次看到“寶塔回租ID貸”的廣告時,他剛剛被公司裁員,口袋里只剩下幾百塊錢。他刷抖音時看到這樣一條內容:“用身份證即可借款,月入過萬不是夢!”
張偉心動了。他填寫了信息,不久后接到一個自稱“金融服務平臺”的電話,語氣親切,講得頭頭是道:“我們是正規(guī)的金融平臺,有大公司背景,不用你出錢,只需你配合我們使用身份證做‘設備回租’,每月保底分紅3000元?!?/p>
于是,張偉交出身份證、銀行卡、甚至接收了他們送來的手機,并在平臺的“指導”下簽署了一系列電子合同,完全沒意識到這是一場連環(huán)套。
“寶塔回租ID貸”,其實是典型的“以租代貸”騙局的一種升級版,它利用人們對金融知識的缺乏、對快速賺錢的渴望,通過偽裝成‘合法借貸’和‘金融服務’手段,把用戶引入債務陷阱。
簡要流程如下:
步驟 | 描述 |
---|---|
1 | 用戶在網絡平臺填寫身份證信息申請“兼職”或“低息貸款” |
2 | 被告知提供身份證、銀行卡、接收平臺手機進行“回租”操作 |
3 | 被誘導下載多個借貸App,進行身份認證、借貸簽約 |
4 | 平臺以“擔?!钡壤碛烧加觅J款資金,用戶并未實得現(xiàn)金 |
5 | 平臺失聯(lián),用戶卻背上高額債務,且信用受損 |
這個套路聽起來復雜,實際上只靠一個邏輯:用你的身份信息,制造一個“你借了很多錢”的現(xiàn)實,而你對此完全不知情,甚至沒有拿到一分錢。
“寶塔”是一些非法平臺專門開發(fā)的“借殼系統(tǒng)”,它本身并非正式金融平臺,卻通過“分銷-再分銷-多級賬戶”構建出一個看似龐大的正規(guī)金融框架。
舉個例子,你在A平臺提交信息,B平臺放款,C平臺操作ID,D平臺再將債務外包給催收公司……等你想維權時,已經完全找不到“源頭”。
這正是“寶塔”的核心意義:層層轉包、層層壓榨,像極了古代塔狀的祭壇,把每個用戶變成了獻祭的羔羊。
通過各大財經論壇與社交平臺的真實案例梳理,我們發(fā)現(xiàn)“寶塔回租ID貸”的受害人群呈現(xiàn)以下典型特征:
特征 | 占比(估算) | 原因 |
---|---|---|
18-26歲年輕人 | 45% | 缺乏金融知識、渴望快速掙錢 |
無穩(wěn)定工作者 | 30% | 缺錢但又無法申請正規(guī)貸款 |
信用記錄良好者 | 20% | 成為放貸機構目標,借貸額度高 |
小鎮(zhèn)青年或農村用戶 | 15% | 法律意識薄弱,易被話術誘導 |
其中最常見的一句話誘導是:“放心吧,不會影響征信。”
事實正好相反——這些貸款平臺多數(shù)與征信體系打通,一旦用戶未能還款,就直接進入黑名單,嚴重的甚至終生無法申請房貸車貸。
“我以為我只是幫人‘做擔?!?,結果征信記錄上多出了14筆借貸記錄,總額高達38萬元。銀行不再信我,家人也開始懷疑我瞞著他們亂借錢?!?/p>
“我原本只是想用身份幫朋友開個公司貸款,結果他拿我的信息套了20多家貸款平臺,我現(xiàn)在每天被20多個催收電話輪番轟炸?!?/p>
“校園貸已經夠我吃一壺了,沒想到‘寶塔回租’比校園貸還狠。我爸差點賣地幫我還債?!?/p>
首先,需要明確:平臺以欺騙手段誘導用戶簽署高利貸合同,本質屬于“套路貸”,是非法行為。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在《2019年套路貸犯罪司法解釋》中明確指出:
“利用‘虛假借款合同’和‘強制還款’手段騙取財產的行為,構成詐騙或敲詐勒索罪。”
用戶應當采取以下維權措施:
措施 | 說明 |
---|---|
報警 | 到本地派出所備案,說明經過 |
聯(lián)系平臺注銷 | 要求注銷所有涉及借貸的賬號 |
提交征信異議 | 向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提交修復申請 |
聯(lián)合維權 | 通過社交平臺組織受害者群體發(fā)聲 |
法律訴訟 | 找專業(yè)律師發(fā)起民事索賠與刑事追訴 |
尤其是“未滿18歲的用戶”,如果被誘導簽署合同,合同本身即為無效!
因為“寶塔回租”是一個“多贏鏈條”——除了用戶誰都不虧!
參與角色 | 獲益方式 |
---|---|
第三方平臺 | 獲得用戶數(shù)據,變現(xiàn)出售 |
貸款中介 | 提成傭金,高達20-30% |
放貸公司 | 收取利息+逾期費用,實際利率高達年化240% |
催收公司 | 套路化催收,一條短信收費5元以上 |
監(jiān)管成本高、用戶識別難、受害者維權成本高,造就了“騙子穩(wěn)賺不賠”的局面。
陷阱 | 提示 |
---|---|
“無門檻貸款” | 正規(guī)金融機構必須進行資質審核 |
“用身份證月入幾千” | 絕對是誘餌,請遠離 |
“幫朋友擔?!薄皰烀浴?/td> | 實際是身份盜用陷阱 |
“不用還款,有人幫你還” | 屬于高危騙局設局 |
只要涉及“提供身份證/銀行卡/驗證碼”等敏感信息,一律謹慎對待,必要時直接拒絕!
據《中國互聯(lián)網金融安全報告》顯示:
2023年,僅“身份租借”類騙局,受害人數(shù)超40萬人
受害者平均背負債務:18.7萬元
用戶首次上當?shù)揭庾R被騙的平均時間:21天
平均需花費時間進行債務清除:4-8個月
這些數(shù)字說明,這不僅是個別個案,而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問題。
張偉如今已在深圳送外賣,月入7000元,卻幾乎全用來還那些他根本沒花過的錢。
他告訴我們:“我不是懶人,不怕吃苦。但我永遠忘不了那天,平臺把我的身份證復印件發(fā)給20多家貸款公司的時候,我甚至連他們的名字都不知道。”
請記住: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用身份證輕松賺錢的“合法生意”。
如果你真的缺錢,請尋求正規(guī)金融幫助;如果你看到朋友、家人陷入此類騙局,請盡快勸阻;如果你已經受害,請勇敢維權。
你的一張身份證,遠比你想象的要珍貴。保護好它,別讓“寶塔回租ID貸”毀了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