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緬甸有著相對獨立的外交政策。雖然與中國有著經濟上的深度合作,但緬甸并沒有完全依賴中國。緬甸政府在處理國際事務時,往往力求在各大國之間尋找到平衡。緬甸與中國之間的關系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樣是一種單方面的依賴關系,反而它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自主性。
其次,緬甸擁有自己的戰略價值。作為東南亞的重要地理位置,緬甸位于印度洋與中國之間,是連接中國與印度的重要通道。緬甸不僅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占據了重要地位,而且它也是中國與印度的戰略競爭中的一個重要棋子。正因如此,緬甸往往能夠利用這一地理優勢與中國進行博弈。在面對中國時,緬甸有時會展示出一定的自主姿態,甚至對中國的某些請求表示反對。
再者,緬甸的民族問題以及與中國的邊界爭議也為其“免疫”于中國的壓力提供了空間。緬甸境內的少數民族問題一直是該國的棘手問題,而中國對這些問題的立場較為敏感。特別是在中國支持的一些緬甸少數民族群體與中國的關系中,緬甸政府并不總是能夠完全配合中國的期望。與此同時,緬甸與中國的邊界問題,尤其是在中緬邊境地區的控制權,也使得緬甸在一定程度上不容易被完全牽制。
此外,緬甸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也給了它一定的自信。盡管西方國家對緬甸的軍事政權進行了多輪制裁,但緬甸依然能夠依靠與鄰國以及亞洲其他大國的合作,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在許多情況下,緬甸通過聯合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等多邊機制,避免過于依賴任何單一國家的支持。這種外交手段讓緬甸避免了完全受制于中國的困境。
然而,我們也不能忽視緬甸與中國的經濟聯系。中國是緬甸最大的貿易伙伴,許多重要基礎設施項目如中緬油氣管道、港口建設等都在中國的支持下進行。盡管如此,緬甸政府在與中國合作時仍然保持謹慎,并試圖通過多方合作,避免成為中國的附庸。
總的來說,緬甸之所以“不怕”中國,是因為它擁有一定的戰略獨立性,能夠利用其地理、政治及經濟等多方面的優勢在與中國的交往中保持平衡。同時,緬甸在外交上靈活多變,通過積極參與多邊組織及與其他大國的互動,維護了自身的自主性。這種外交智慧和國家利益的平衡,使得緬甸在面對中國的壓力時能夠有一定的回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