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的定義 (重點)抵押是一種擔保方式,指的是債務人或第三人(抵押人)將自有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將財產的抵押權轉移給債權人,在債務人未能如期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法處分抵押財產,以優先受償其債權。
抵押的過程與特征 (重點)在抵押過程中,抵押財產的占有權并不轉移給債權人,也就是說,抵押人依然可以繼續使用或管理抵押財產,區別于質押(質權)中財產需交付債權人占有的情況。抵押的財產可以是動產、不動產,甚至是某些財產權利,如建設用地使用權、股權等。
抵押的作用 (重點)抵押的核心作用在于增強債權的安全性,降低債權人的風險。通過設置抵押,債權人可以在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通過執行抵押權,從抵押財產的變價款中優先受償,從而保障其債權得以實現。
抵押權的設立與實現 (重點)抵押權的設立須通過書面合同,并依法進行登記。在中國,不動產物權的抵押權設立必須辦理抵押登記,否則抵押權不發生效力。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可向法院申請拍賣、變賣抵押財產,所得款項優先用于清償債權。
抵押權的順位與優先級 (重點)在同一抵押物上有多個抵押權時,按照設立抵押權的先后順序確定優先受償順序,即“先抵后抵”原則。此外,法律還規定了某些特定債權,如稅收債權、建設工程款債權等,在實現抵押權時具有法定優先權。
總結 (重點)抵押是一種法律制度,通過抵押,債務人或第三人將財產作為履行債務的擔保,賦予債權人抵押權。在債務違約時,抵押權人可以通過執行抵押權,優先從抵押財產的處置中獲得補償。抵押權的設立、順位和實現都嚴格遵循法律法規的規定,旨在維護借貸雙方的權益,確保債權債務關系的穩定與安全。